Facebook 几乎决定了年轻人看社会的框架,它能鼓动一个议题,也能浇熄社会对一个事件的热情,影响力不亚于以前的新闻媒体,但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,不管用户看到什么新闻,喜欢与否,Facebook 都能全身而退,因为他们宣称用户看到的内容,是演算法或是电脑程式决定,不过美国科部落客揭穿Facebook 的面纱,逼得他们承认其实他们有一组人在做讯息筛选。
《华尔街日报》报导,Facebook 员工透露,他们使用的演算法是经过多年研究,发现用户与网路互动方式,并经过不断地测试而来,但即便如此还是得靠人类的直觉,因为纯粹靠演算法会显得很不自然,所以还是需要人来判断,就像现在机器人无法完全表现得像人一样。
Facebook 目标只有一个,就是让更多用户花更多时间在Facebook 上,所以他们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决定要呈现什么给用户。用户不可能可以看到全部的讯息,2013 年Facebook 平均每一个用户来自朋友与粉丝页的讯息有1,500 则。
那么,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用户看到得内容,Facebook 表示,包括贴文的作者、贴文的形式、用户的朋友是否对贴文按赞、评论或与任何与贴文互动形式,用户花了多久时间读贴文,以及被分享的频率也会影响内容被显示出来的机会。
新的Facebook 用户贴文会优先被显示出来,因为Facebook 要帮用户与其他朋友建立连结。网路快慢也会影响,使用者的网路比较慢的话,可能看到比较多文字贴文,快的话可能会看到比较多影音贴文,如果用户时常把影音看完,他们看到的影音贴文也会比较多。
Facebook 时常公布他们的演算法,在过去两年半中,几乎每月更新一次,当中许多改变都是为了减少广告促销讯息,以及避免重复讯息。
美国知名科技部落格指Facebook 是「新闻策展人」,压抑保守的政治观点。Facebook 否认他们有政治立场,但承认他们有一组人来管理电脑产生的热门话题清单。报导指出,Facebook 在纽约组成一个签约团队,以轮班方式过滤、整合在Facebook 上最常被讨论的话题。
这组人的工作是审查几百则电脑产生的热门话题,其中很多都很类似,他们的工作就是结合这些话题,整合在一个主题标签下。譬如Facebook 上有一则热门影片,是一只大老鼠拖着一个比萨经过纽约地铁,上面的主题标签有「比萨」、「老鼠」、「比萨老鼠」,这些审查团队选择「比萨老鼠」这个主题标签。
审查员同时必须确认新闻事件不是恶作剧。每个人必须在八小时轮班中开发20 则热门话题,前任员工说这个目标有时候很难达到,因为Facebook 上有太多重复与恶作剧的内容。有些热门的主题标签平常也不会出现,除非有新闻事件把他们在叫唤出来,此时Facebook 审查团队才会允许主题标签再次出现。
Facebook 虽然否认他们压抑保守的政治观点,但如果保守观点无法激起互动反应,Facebook 团队依商业考量,「选择」不让这类讯息出现得太频繁,也不无可能。
行销利器多一项,来看FB Instant Articles怎么应用